選調(diào)生面試綜合分析題目作答要體現(xiàn)辯證思維
在面試題目考察中,綜合分析的考查比重仍然很大,這種題型對于考生思維的發(fā)散性、辯證性考查比較深入。我們考生在作答題目時,無論是社會現(xiàn)象類,還是政策理解類,在全面分析的時候都要有所側(cè)重,也就是說不要觀點和分析都很極端,要體現(xiàn)出政府公職人員應有的理性、全面看問題的能力。下面我們從一道政策熱點題目的分析來看一下如何全面、辯證地看題目。
經(jīng)典例題:
某地政府為了方便群眾辦事,拆除了政府大院的圍墻。后來由于前來辦事群眾過多,秩序非常混亂。為改善這種狀況,政府又實行了兩次登記的制度,群眾依然不方便。對此你怎么看?
這道題目考察了我們對“政府拆除圍墻”政策的了解,我們在作答中既要看到拆圍政策的積極意義,也要看到拆圍政策落實中管理跟進不到位的一些問題,體現(xiàn)出辯證全面思考。
作答參考:
政府機關帶頭拆除圍墻給社會提供了良好的帶頭示范,原本不少百姓都覺得。機關大院十分“神秘”,高高的圍墻也拉遠了和群眾的距離,當?shù)卣鸪龂鷫?,目的是讓群眾辦事門好進事好辦。但拆除圍墻后管理跟不上,也導致秩序混亂、二次登記繁瑣等問題的發(fā)生,也有違初衷,說明落實不夠到位,管理服務理念還沒有跟得上。
分析“拆圍”積極意義:
1、從硬件上來說,政府部門主動拆掉圍墻,打通院里院外,為辦事的民眾開了“綠色通道”。也可以政府機關內(nèi)的綠地資源實現(xiàn)全開放,讓“養(yǎng)在深閨”的滿園翠綠“透”出來,成為市民共享的“綠色福利”,另外政府大院中的停車位可以提供給周邊居民,有利于資源共享,解決停車難問題。
2、從軟件上來說,不設圍墻也是“開門迎客”,歡迎百姓上門監(jiān)督,歡迎百姓進門辦事,潛移默化中溫暖了群眾的心,拉近了干群關系,群眾自由出入機關大院,機關工作人員服務態(tài)度、服務水平怎么樣,民眾一目了然,是壓力,更是動力。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工作作風。
分析問題:
當然,“無圍”只是第一步,“治”也很重要,現(xiàn)在出現(xiàn)了“兩次登機”制度問題,說明:
一方面,服務思維未轉(zhuǎn)變,二次登記更加繁瑣,顯然沒有以優(yōu)化服務為原則考慮群眾的切身利益。
另一方面,管理缺位。拆除圍墻的問題缺乏預見性,跟進措施沒有考慮和針對化設定,管理方式單一低下,缺乏創(chuàng)新。
提出改進措施:
因此拆除圍墻后,我們的執(zhí)政理念要發(fā)生實實在在的變化,讓辦事更加快捷,管理上更需要跟得上,更加精細化,避免秩序混亂、群眾露宿、遛狗、甚至擺攤設點問題。
第一:加強管理,落實“拆圍”配套措施。適當增設監(jiān)控點。如安裝高清攝像頭,辦公樓內(nèi)每一層及重點部門的門口安裝攝像頭,24小時有人值班。專人引導車輛。保安及時引導停車,給辦事群眾指路。
第二:優(yōu)化服務,提升形象。工作人員上崗前要經(jīng)過嚴格培訓,從服務流程到文明禮儀,展示良好政府形象。同時引導市民遵守文明規(guī)范,養(yǎng)成良好習慣。
第三:增強政策落實能力,避免類似問題發(fā)生。政府部門需加強學習研討,提升提升風險意識,對于政策可能帶來的問題提前預估和積極應對,及時跟進配套措施,提升服務理念、解決問題能力和應變能力。